诺巴夫斯基实在是超级的阴损。
尽管诺巴夫斯基的“新军事研究会”发展的是相当的迅猛,无论是在亚历山大二世沙皇政府的官员当中,还是在军队间,到处都已可见“新军事研究会”成员的身影儿。
然而,毕竟诺巴夫斯基的这个“新军事研究会”的诞生历史还没有足够的长,暂时也就难以形成一种可以扭转乾坤的决定性力量。
具体到莫斯科,也是如此。
还早在协助那位尼古拉大公出掌南方军区之前,这座有着沙皇俄国的第二国都美誉的莫斯科城,就成了诺巴夫斯基的“新军事研究会”的重点扎根之地。
在这里,“新军事研究会”的势力,那是成长的相当的茁壮。
诺巴夫斯基不仅将他的“新军事研究会”的触角深深地插进了莫斯科的政府机构和驻军之内,更是通过莫斯科的俄中友好促进中心,以及儒学研究会等实际上的“新军事研究会”分支机构,无论是在莫斯科的地方富豪们之中,还是广大的青少年之间,都发展了大批的拥趸者。
比起第一国都圣彼得堡来,“吾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的那首美妙歌子,不仅唱的同样是惊天动地,甚至还在“广大民众”的强烈要求下,终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城市之歌。
仅仅是莫斯科市政府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一八七零年年底,已有接近百分之二十的莫斯科青少年通过太平天国政府的教育援助资金计划,进入到太平天国专门为沙皇俄国求学者设置的理学、儒学等各类院校学习。而其中的超半数,都已经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学业。
至于通过那些投机者们设置在莫斯科城内家家都是人满为患的,大大小小的假冒伪劣的所谓太平天国教育委员会授权专办的各类理学、儒学的专科学院和培训学校,同样也接受过了“纯中华文化”教育的青少年乃至中老年人群,则就更是难以计数。
跨进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莫斯科城。到处充斥着“纯中华”的文化。不论长幼,不分男女,如果不会熟练地使用太平天国的文明抱拳礼,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见面。而一张口如果不先说上几句“纯正的汉话”,你则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绝对不是哑巴。
毫不夸张地说,纵然就是一个地道的来自太平天国的边远山区的,从未见过世面的老农要是到了此时的莫斯科城内,也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似乎是又回到了家的感觉。
尽管如此,当诺巴夫斯基和他同盟者们要想在现在的莫斯科上演一出扭转乾坤的历史大戏的时候,还是难免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想扭转乾坤。那可是需要足够粗壮的胳膊来做依靠的。
因此,就必须要不断地鼓吹应该将本就已是捉襟见肘的前方人马抽调向莫斯科大批地进行集中。从表面上看,诺巴夫斯基这样做倒很像是极其敬业地在帮助那位已形同热锅上蚂蚁的尼古拉大公,紧锣密鼓地做着那个什么一定会到来莫斯科大会战的准备。
可实际上,他却是在为汹涌北来的太平天国红军减少着一个个的障碍。
而将那些已经被太平天国红军杀得是肝胆俱裂的哥萨克们也收拢到莫斯科的行为,则是有意地要使在这些哥萨克们把他们身上所患的那种对太平天国红军的重度恐怖症,像传染病一样地在莫斯科的城内外掀起一场恐惧的大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