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谨高呼道:“说得好,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可就在下一秒,杨谨又是轻叹一声:“哎!子胥此计虽妙,可若真要实行,又岂是一朝一夕便可促成?”
“朝堂之上,有将近一半的官员主张议和,那些人从骨子里就惧怕战争、畏惧北晋,又何曾真正为百姓想过,考虑国家利益。”
“若无法从根本上说服父皇,动摇主和派,今日你我这番言语,也只是空谈罢了。”
“至于子胥说的严查贪官,筹备军饷之事更是难上加难,且不说设立一个新的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钱财。眼下北晋使团不日便要进京,光是时间问题便无法解决……”
林墨冷笑一声,道:“说服陛下?说服文武百官?”
“说句大不敬之言,我南夏国莫非是陛下的一言堂?要战、要和又岂是百官说了算。”
“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换而言之,这天下由百姓做主,既然朝堂上出现分歧,犹豫不决,为何不询问百姓的意见?”
“你今日不是过来寻我解决和亲问题吗?那我告诉你,这便是我的解决之法。”
“至于如何从百姓口中得到答案,那倒也好办,将此事张贴于大街小巷,告知百姓,若百姓愿战,陛下与议和官员焉能不顾民声?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议和?”
“同理,若百姓同意议和,不愿看到战争发生,那此事便已成定局,再过干预,只会激发民怨。”
言罢,林墨顿感口渴得不行,随即又回到主位上,又给自己倒了杯茶水猛灌下去。
已将近两天一夜未眠,早就困得不行,而木瓜早已斜靠在石柱上打起瞌睡。
沉默许久后,杨谨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双眼一睁,猛地站起身,大声说着:“我懂了,我已知晓应当如何处理此事了。”
“谢谢你子胥,汝之才能,果然世所罕见,旷古绝今。”
“杨某这便先告辞了,待明日我再过来负荆请罪。”说完,杨谨便与四喜告辞离去。
见杨谨走得如此匆忙,林墨赶忙喊道:“喂,这就走啦?那什么…赔礼就成,请罪就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