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在相国府演出的消息,这些日子早已在汴京发酵,宴会的宾客都是朝廷大员,关乎到政治,所以在中秋节那几日已经通过官报、各路政治类的小报传出了汴京。

    中秋节过后,《花木兰》的首场演出原本还有几十个座位没售出票,但有了政治宣传,那些之前不屑于去看,自命高雅,不随波逐流的人都对它产生了好奇,纷纷买票观看。

    而临近汴京的城市,诸如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入汴京做生意的商贾,或是游玩的士大夫、女眷,都慕名要去一堵《花木兰》,那些买不到票的,甚至要在汴京多逗留几日,等看过再离开。

    霎时间,《花木兰》接下来的演出门票又被抢购一空。

    汴京的街头也因此多了不少游人,商户的货物也较往常卖出了更多。

    直到一个半月后,《花木兰》的热度才逐渐降了下来。

    一帮艺伎日日演出,足足持续了三个月,在汴京几十座大勾栏都演了个遍,赚钱的激情终究是抵不过厌倦和疲惫,萧桐看着他们的状态,便没再继续炒作,《花木兰》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让它风光地下演吧!

    司清湖的名声冲出了汴京,甚至有别的城市的商户请她代言商品,而像伽罗和萧玉奴等艺伎也受到瞩目,接下不少代言,甚至已经有许多勾栏老板预定了她们未来的档期。

    如今,汴京坊间的大商户和勾栏,多少都和萧氏牙行建立了关系,萧桐也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因为父亲闹出人命,人人远之的小牙郎,而是走到哪,都有人热情地喊“萧当家”的大红人。

    这日清晨,太阳刚冒出头来,萧桐穿着一身灰白色短打,又从家门出发,沿街跑步。

    十月,汴京的天气已经转冷,偶尔袭来一阵寒风,街上的人都忍不住搂紧了衣襟,但萧桐跑得浑身发热,丝毫不觉得冷。

    她发现了,这大半年来,经过日日坚持锻炼还有偶尔服用滋补汤药,加上戴着司清湖那玄乎的小银猫,自己的身体好像还真恢复过来了。

    这段日子连跑半个时辰,都不会太疲惫。也不像从前嗜睡,每晚就睡三个半时辰就足够了。

    跑到街南,她终于停了下来,喘着气,用巾帕擦着汗,顺手买了一份白氏牙行出的《大宋风华》小报,坐在茶肆一边喝着热腾腾的茶,一边看了起来。

    她之所以忽然对白氏的动态感兴趣,是因为最近有勾栏老板悄悄给她放风,说白树和青玉坊合作起来,学着《花木兰》,准备排一出戏曲。

    她有点好奇是什么戏曲,于是便买了一份小报,看能不能发现点苗头。翻到最后一版的连载,之前那部低俗的男频爽文已经连载完了,现在连载着一部正经的传奇,故事看起来还真有点料,名叫《长恨歌》,以前朝陈鸿所作的《长恨传》为蓝本改编的故事,讲述杨贵妃和唐明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即便喝的是热茶,萧桐却因为这个故事,背脊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