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散去之后,诺大的中军大帐里,就剩下李氏父子,以及跟着李源来见世面的长孙李承安。

    十二岁的李承安先是给几位叔父行礼,而后又规规矩矩的站立在祖父身边。

    李源看着三个儿子笑道:“承安,日后要多跟你这几位叔父学学兵法、骑射,咱们李家是武勋世家,到了什么时候,这家传的本事不能丢了。”

    “是,祖父,孙儿记得了。”

    “行了,出去在营中转转。”

    “是。”

    等到李承安出去之后,李源复又看向几个儿子,“四郎,这几年在江淮,辛苦了。”

    一旦李源接受皇帝禅位,到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可就没人知道了。

    李二继续道:“前些时日赵大使人来投递书信,说愿意奉长安为正朔,听从您的号令,请求我军拍出援兵,助他收复冀州,当时我们兄弟不敢擅专,还是得您来做决定。”

    “好,好一个尽力而为,你我父子也有好几年没见了,看你这身形又高了不少,行事也越发稳重,很好.”

    李源赶到之后,城内也很快就察觉到了,西军的整日往城里射箭,还带着书信。

    而父子之间许久不见,加上如今身份地位都较旧日有所不同,因此多了几分疏离。

    不过李源还是比较信任几个儿子的,他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等到打完了天下的时候,也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到时候该削权的就削权,治理天下老大肯定没问题,并且宽厚,应该能容得下几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

    当然,这些只是李源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他自然不会现在就跟几个儿子说,你们都别想了,我当了皇帝太子也不是你们。

    那意思是就不要负隅顽抗了,我们城外来了八十万大军,赶紧献城投降吧,何必为了慕容鞅这个弑兄的小人卖命呢?大燕正统,在我们长安啊

    城头上守军和城内的百姓都看到了,人心本来就不稳,这样一来就更是如此了。